高职院校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之路——以 “健康家园”专业志愿服务项目为例
浏览次数:1356968 作者:宁波团市委 发布时间:2013/2/19 17:10:26
共青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12年3月5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爱心同行”志愿服务伙伴计划在“3.5学雷锋”当天正式启动,这项计划的启动标志着该校“健康家园”专业志愿服务项目正式施行。6月26日,该校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公益组织“宁波市鄞州区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正式成立,这是该校基于政府政策导向和地方需求导向这样一个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通过市场化运作,依托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地方公共服务的一次实践,是对高校的社会实践方式进行的一次探索,也是对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尝试。
一、背景介绍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当前要重点抓好社会管理问题提出8点意见。其中,第一条就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走进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要全面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并将该活动载体作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
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系统开展以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社会实践工作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基本做法
正是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在教育部等多部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高度重视下,在我国对高等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具体要求下,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该校将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以“仁爱、健康”的校园文化主基调为指导,以特色专业服务地方为实践的主要内容,以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执业能力为主要目的,以该校护理、助产、康复、营养、美容、卫信等专业为主体,与各专业教研室、专业带头人合作,推出实践活动的可行性方案。将专业资源进行打包,优势互补,打造“健康家园”专业实践项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1、整合资源,对接地方需求,社会实践内容有新意
该校社会实践的内容以地方政府的政策性导向为依据,以社会需求结合专业设计实践内容。根据鄞州区残联的需求,以康复专业学生为实践主体,推出“失能老人”关爱计划;根据江北区民政局、老龄委、团区委的需求,以护理、康复、营养专业学生为实践主体,启动“孝心助老”项目,打造覆盖全区八个街道的“慈孝超市”;根据鄞州区民政局的需求,以康复、护理、卫信专业学生为实践主体,推出“长青藤”老年健康计划,在鄞州区首南街道金色水岸、陈婆渡等社区建设“老年健康服务站”;根据南部商务区管委会需求,以“轻舞飞扬”健美操社的学生为实践主体,推出“午间一小时”青年白领养生计划,每周两次深入商务区楼宇教授健康操;根据鄞州区中河街道需求,以助产、营养专业学生为实践主体,推出“妈咪宝贝”母婴保健计划,为470多名适龄妈妈提供护理及营养方面的培训;根据鄞州区首南街道需求,以护理专业学生为实践主体,在社区建设“三叶草”志愿服务实训中心,先后培训112名社区志愿者;根据宁波市福利院需求,以美容、康复专业学生为实践主体,推动“手拉手”爱心助残活动,培训智障人员18名等等。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形成,使得该校参与地方社会管理有了一条有效路径。由于该校的积极参与,改变了当地政府在地区健康服务领域管理上的原有模式,使得地方政府在该领域更